正科
基本解釋
(1). 明 清 科舉制,按常規每三年舉行一次的鄉試、會試。鄉試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會試逢丑、未、辰、戌年為正科,區別于臨時特設的其它專科和加行的恩科。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上問戶部尚書 潘世恩 :‘今科會試有重赴瓊林宴者乎?’ 世恩 對:‘有壬申進士 翁方綱 ,壬申今無正科。’” 鄭觀應 《盛世危言·考試上》:“此於文武正科處特設專科,以考西學。” 鄭觀應 《盛世危言·考試上》:“我朝有繙譯生員、舉人、進士、翰林異試異榜,與正科諸士同賜出身。”
(2). 清 代府醫學官名。 清 梁章鉅 《稱謂錄·醫學官》:“禮部則例,凡直省醫學官,府曰正科,州曰典科,縣曰訓科。”
成語(Idiom):正科(zhèng kē)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k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方正式的科舉考試,也可指正規的考試或選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科原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正式考試,是選拔官員的重要途徑。后來,這個詞擴展為泛指正規的考試或選拔。使用時,可以表示某個考試或選拔是官方認可的,有權威性和正規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科一詞常用于描述各種考試或選拔活動,特別是官方認可的、有權威性的考試。比如,可以用于形容高考、公務員考試、執業資格考試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科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拔官員的制度,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正科是科舉制度中的正式考試環節,考試內容嚴謹,評判標準嚴格,是選拔官員的重要環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科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正”和“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了最新一期的正科考試。
2. 這次選拔活動采用了正科的方式進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參加了一場正規的考試,考試內容嚴謹,需要認真備考才能通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知識,以及其他與考試、選拔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通過正科考試,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2. 初中生:我今年要參加中考,希望能夠順利通過正科考試。
3. 高中生:高考是一場重要的正科考試,我一定要努力備考。
4. 大學生:我正在準備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希望能夠順利通過正科考試,進入理想的研究生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