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祲
基本解釋
災害。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立義冢》:“甚或年遭兇祲,疫癘大作,尸骸枕藉道路,填委溝壑,而臭徹地天者。”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方今伏莽時聞,災荒頻見,完善之地已形覓食之艱,兇祲之區難免流離之禍。”
成語(Idiom):兇祲
發音(Pronunciation):xiōng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兇禍、災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兇祲是指兇險的災禍。形容災難臨頭,帶來巨大的危害和困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兇祲常用于形容災難、危險等情況。可以用于描述自然災害、戰爭、疾病等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兇祲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莊王聽信了讒言,殺害了忠臣子胥。子胥的兒子子西為了報仇,利用了一只兇猛的狗,將楚莊王的兒子楚共王咬死。這個故事中的兇猛狗被形容為兇祲,象征著子西為父報仇的決心和力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兇祲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兇”和名詞“祲”組成。在成語中,兇祲用來形容災難和危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地震給這個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兇祲。
2. 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兇祲之一。
3. 疫情帶來的兇祲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兇祲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只兇猛的狗在帶來災禍和危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兇祲相關的成語,如兇多吉少、兇相畢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場臺風給我們的家鄉帶來了很大的兇祲。
2. 初中生: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最大的兇祲之一。
3. 高中生:這次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兇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