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亸
成語(Idiom):動亸
發音(Pronunciation):dòng g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或事物的表現、態度、情緒等變化多端,不穩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動亸是由動、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動有變動、活動的意思,亸有高低、上下的意思。動亸形容人物或事物的表現、態度、情緒等變化多端,不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動亸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緒或表現不穩定,變化多端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變動不定,難以捉摸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動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三年》中。故事中,齊國的公子重耳被楚國的王子囚禁在楚國的東郭之中。重耳為了能夠逃離楚國,表現得非常謙虛、低聲下氣,以圖獲取楚國王子的信任。后來,重耳成功逃離楚國,重回齊國,成為了齊國的君主。這個故事中的公子重耳就是一個典型的動亸之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情緒動亸,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又沮喪。
2.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很動亸,很難預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動亸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個高低不平的地方上下跳動,形容他的情緒或表現變化多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例如動蕩不安、變幻莫測等,來擴大對變化多端的描述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心情動亸不定,有時開心,有時難過。
2. 初中生:他的態度動亸,一會兒支持,一會兒反對。
3. 高中生:這個班級的人際關系非常動亸,經常發生矛盾和沖突。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充滿了各種動亸的選擇,需要我們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