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忌
基本解釋
叢辰名。其日忌遠行歸家、移徙娶婦。《后漢書·郭鎮傳》:“ 桓帝 時, 汝南 有 陳伯敬 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行路聞兇,便解駕留止,還觸歸忌,則寄宿鄉亭。” 李賢 注引《陰陽書·歷法》:“歸忌日,四孟在丑,四仲在寅,四季在子,其日不可遠行、歸家及徙也。”
成語(Idiom):歸忌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回歸、歸還、歸宿等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忌一詞是由“歸”和“忌”兩個字組成。其中,“歸”表示回到、歸還的意思,“忌”表示畏懼、避諱的意思。歸忌的基本含義是指回歸、歸還、歸宿等事物。在古代,人們常常將失物歸還給失主,以示誠信和道義。因此,歸忌在現代漢語中也常用來表示歸還物品或回歸原處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忌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歸還物品的情況,也可以用于表達回到原處或回歸本源的意思。比如,可以用于描述歸還借出的書籍、歸還債務等場景。此外,歸忌還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回到家鄉、回歸故土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忌一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十四年》。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因受到迫害而流亡他鄉,一直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后來,晉國的昭公得知了公子重耳的苦難經歷,感到非常愧疚。為了彌補過錯,昭公決定將公子重耳召回晉國,歸還他的封地和家族的地位。這個故事成為了歸忌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把借的書都歸忌給了圖書館。
2. 他終于回到了故鄉,歸忌了多年的流浪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歸忌這個成語與歸還物品或回到原處的意思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關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歸還、回歸相關的成語,如“歸去來兮”、“回光返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借的鉛筆歸忌給同學了。
2. 初中生:他終于歸忌了多年的流浪生活,回到了家鄉。
3. 高中生:我將這本書歸忌還給圖書館,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