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厥
基本解釋
宋 元 俗語。倔強兇悍。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八:“大抵末厥者,猶今俚俗語言木厥云耳。木厥者,木強刁厥之謂。”參見“ 末厥 ”。
成語(Idiom):木厥(mù jué)
發音(Pronunciation):mù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性情木訥,不善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厥一詞源自《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子產曰:‘君子之于人也,猶日月之于天。日月暉焜,而照臨四方,人皆受之;日月冥冥,而照臨四方,人皆厥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的德行和言行舉止,好比太陽和月亮一樣,明亮照耀四方,人人都受到影響;而君子的品行低劣,就像太陽和月亮失去光明,人人都會受到其負面影響。后來,人們將“厥”解釋為木訥、不善言辭的意思,用來形容人的性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點,特指不善言辭、沉默寡言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歷史文獻之一,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其中的這句話是子產對于君子的品德要求的比喻,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形容人的性情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木”和“厥”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木厥,但是他的行動卻非常堅決。
2. 她是個木厥的人,不善言辭,但是她的內心卻充滿了堅定和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木厥”想象成一棵樹木,樹木是沉默寡言的,不會說話,所以可以用“木厥”來形容人的性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性情的成語,如“口若懸河”、“沉默寡言”等,以豐富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木厥的同學,不善言辭,但是他的成績很好。
2. 初中生:雖然他有些木厥,但是他的團隊合作能力很強。
3. 高中生:他是個木厥的人,不善言辭,但是他的決策能力很強。
4. 大學生:他性格木厥,不善言辭,但是他的專業知識非常豐富。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成語“木厥”。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