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答
基本解釋
酬答;對答。《周禮·天官·膳夫》“王燕飲酒,則為獻主” 唐 賈公彥 疏:“飲酒之禮,使大夫為賓,遣宰夫為主人,獻酢相亢答。”
成語(Idiom):亢答 (kàng dá)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d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回答或反駁過度激烈,過于激動或過分尖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答是由“亢”和“答”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亢”意為過分,超過正常范圍;“答”意為回答。亢答形容回答或反駁過度激烈,語氣過于激動或過分尖銳,不符合常規的禮貌和禮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亢答常用于形容爭論、辯論或回答過程中,當某人的回答或反駁過于激烈或尖銳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它通常用于負面的語境,表示對方過于激動或不禮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亢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韓安國傳》中。傳說漢代韓安國是個口才極佳的人,他在與人辯論時,常常用尖銳的語言回答對方。有一次,他與人爭論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對方被他的回答逼得無話可說。后來,人們用“亢答”來形容他過分激烈的回答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答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形容詞“亢”和動詞“答”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老師的批評亢答回應,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態度。
2. 在辯論中,他亢答地反駁對方的觀點,導致爭論陷入了僵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亢答”分解成兩個詞,“亢”和“答”。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激動而站得非常直(亢),然后用尖銳的語言回答(答)對方,形成了亢答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亢答相關的成語,如“亢奮”、“亢旱”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他對老師的批評亢答回應,讓大家都嚇了一跳。
2. 初中生(11-14歲):辯論賽上,他亢答地反駁對方的觀點,讓評委們印象深刻。
3. 高中生(15-18歲):他的亢答回應讓整個課堂陷入了沉默,大家都被他的激情所震撼。
4. 大學生(19-22歲):在辯論比賽中,他用亢答的方式回擊對方,贏得了觀眾的掌聲。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