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音
成語(Idiom):雜音(zá yīn)
發音(Pronunciation):zā y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混雜在正音之外的噪音或雜音,引申為干擾、妨礙、使人心煩意亂的聲音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雜音是指在正常的聲音中夾雜著的噪音或其他不和諧的聲音。在引申義中,雜音表示一種干擾、妨礙、使人心煩意亂的聲音或事物。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或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的言行舉止給人帶來的不愉快或困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雜音一詞可以用來形容任何噪音、干擾或不和諧的聲音或事物。它可以用來形容環境中的噪音、廣播或音樂中的雜音,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行舉止給他人帶來的不愉快或困擾。此外,雜音還可以用來比喻某種干擾或妨礙,例如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障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雜音”一詞的故事起源目前尚無確切記載。但是,根據成語的字面意思和使用場景,我們可以想象它的起源可能與古代人們感受到的各種噪音和不和諧的聲音有關。在古代,沒有現代科技的保障,人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中,因此任何不和諧的聲音都可能被視為干擾和噪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雜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雜”表示混雜、不和諧,而“音”表示聲音。結合在一起,表示混雜的聲音或不和諧的聲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會議室里的雜音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
2. 音樂會上,突然傳來了一陣雜音,打亂了整個演出。
3. 在這個安靜的小鎮上,車輛的喧嘩聲成了一種雜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雜音”的技巧是將其與噪音和不和諧的聲音聯系起來。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在享受寧靜的時刻,卻突然聽到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這些聲音干擾了你的平靜心境。通過將成語與具體場景和感受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住和理解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雜音”感興趣,并希望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可以研究與聲音、噪音和音樂相關的成語,如“聲色俱厲”、“聲東擊西”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與聲音相關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2歲):教室里的雜音讓我無法聽清老師講的內容。
2. 初中生(13-15歲):在圖書館里,手機的鈴聲成了一種雜音,干擾了大家的學習。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的時候,外面傳來的施工聲成了一種雜音,影響了我們的發揮。
4. 大學生(19-22歲):宿舍里的聚會聲成了一種雜音,讓我無法專心學習。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工作中的各種噪音和干擾成了一種雜音,讓我感到疲憊和困擾。
希望這個關于“雜音”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