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崤
基本解釋
即 崤山 。因 崤山 分為 東崤 、 西崤 ,故稱。在今 河南省 洛寧縣 西北。崤,一作“殽”。 漢 班固 《西都賦》:“左據 函谷 、 二崤 之阻,表以 太華 、 終南 之山。” 南朝 梁 沉約 《應詔樂游苑餞別呂僧珍詩》:“推轂 二崤 岨,揚旆九河陰。”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志·河南道一》:“ 二崤山 又名 嶔崟山 ,在縣( 永寧 )北二十八里……自 東崤 至 西崤 三十五里。 東崤 長坡數里,峻阜絶澗,車不得方軌; 西崤 全是石坂十二里,險絶不異 東崤 。”亦以喻宦途險惡。 唐 皮日休 《新秋言懷寄魯望三十韻》:“時事方千蝎,公途正 二崤 。”
成語(Idiom):二崤
發音(Pronunciation):èr x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二崤是一個古代地名,用來形容山勢高聳險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崤是指山峰重疊,層巒疊嶂的景象。形容山勢高聳險峻,壯麗雄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山勢險峻、山峰重疊的自然景觀。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物的氣度、胸懷寬廣,形容人的胸襟寬廣,志向遠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崤是指山東省泰山的山峰之一,位于泰山主峰東南側。泰山是中國五岳之一,素有“五岳獨尊”的美譽。二崤山勢險峻,壯麗雄偉,因此成為了形容山勢高聳險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地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峰高聳入云,真是二崤之勝。
2. 他的胸懷廣闊,志向遠大,真可謂二崤之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二崤”與“高聳險峻”、“壯麗雄偉”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泰山及其他中國著名山脈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以及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座山峰像二崤一樣高高聳立在那里。
2. 初中生:泰山的山勢險峻,真是二崤之勝。
3. 高中生:他的志向如同二崤山一樣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