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事
基本解釋
(1).技藝。《書·胤征》:“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 孔 傳:“百工各執其所治技藝以諫。”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能》:“權奇之能,伎倆之材也,故在朝也則司空之任,為國則藝事之政。”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藝事由己之學,雖失時在命,而不可盡謂非己也。”
(2).文學藝術之事。 宋 王明清 《春娘傳》:“娼嫗教之樂色藝事,無不精絶。”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然當時仕之以顯官,矜重其翰墨而率使之消遣於藝事,不憂不戚,夫婦偕老。” 清 趙翼 《讀史》詩:“由來藝事妙,正以人品傳。”
成語(Idiom):藝事(yì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yì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藝術創作、表演等相關的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藝事是由“藝”和“事”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藝”指的是藝術,包括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各種藝術形式。“事”指的是事務、事情。藝事指的是與藝術創作、表演等相關的事務,包括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藝術團體的組織運作、藝術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等。這個成語強調了藝術事務的重要性和獨特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藝事通常用于形容與藝術相關的工作、事務、活動等。可以用來形容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也可以用來形容藝術團體的組織與運作。此外,也可以用來表示參與藝術活動的策劃與組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藝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后漢書·楊震傳》中的一則故事。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學者,他非常喜歡藝術,經常與藝術家交流。有一次,他邀請了一位藝術家到家中表演,但是藝術家在表演的過程中出了一些差錯。楊震非常生氣,責備藝術家不專心致志,不把藝術事務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他就用“藝事”這個成語來形容藝術事務的重要性和獨特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藝事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從事藝事,對于藝術有著深厚的造詣。
2. 這個藝術團體的藝事部門負責策劃和組織各種藝術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藝事這個成語:
- 將“藝”和“事”分開記憶,其中“藝”表示藝術,“事”表示事務。
- 想象一個藝術家在創作或表演時,周圍有很多繁忙的事務需要處理,這些事務就是藝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 深入了解中國傳統藝術,如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了解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和藝術團體的組織與運作。
- 學習有關藝術管理和藝術策劃的知識,了解藝術活動的策劃與組織過程。
- 閱讀相關的藝術文獻和藝術評論,提升對藝術事務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我喜歡參加學校的藝事活動,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藝。
- 初中生:老師說要組織一次藝術節,我們班同學都積極參與藝事的策劃和表演。
- 高中生:我對藝術非常感興趣,將來想從事相關的藝事工作。
- 大學生:我正在學習藝術管理,希望將來能夠在藝事領域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