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纓
基本解釋
(1).掛于馬頸的帶飾。 唐 盧照鄰 《劉生》詩:“翠羽裝刀鞘,黃金飾馬纓。” 元 馬祖常 《都門一百韻用韓文公<會合聯句>詩韻》:“聲名惜馬纓,音律辨牛鐸。”
(2).即馬纓花。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十二:“黃昬木自是合昬、夜合、合歡樹爾……一名馬纓也。案馬纓以形似。” 清 曹寅 《晚晴述事有懷芷園》詩:“節氣餘萱草,庭柯憶馬纓。”參見“ 馬纓花 ”。
成語(Idiom):馬纓
發音(Pronunciation):mǎ y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氣概和威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纓是古代戰馬上的裝飾品,通常用來增加戰馬的威嚴和氣勢。馬纓成語比喻人的威嚴和氣概,表示一個人的形象和氣質非常威嚴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政府官員或軍隊將領的形象,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儀表和氣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說中,古代有一位名叫馬纓的將軍,他帶領軍隊作戰勇猛無畏,戰績輝煌。他的馬上裝飾著一條金色的纓帶,使他的形象更加威嚴。后來,人們就用“馬纓”來形容一個人的威嚴和氣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舉止莊重,氣質高雅,真是個馬纓之才。
2. 這位將軍威風凜凜,馬纓之姿,讓人敬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馬纓”與威嚴莊重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將軍騎著一匹威武的戰馬,馬上裝飾著金色的馬纓,展示出威嚴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形容人的形象和氣質相關的成語,如“龍馬精神”、“雄姿英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的形象威嚴莊重,就像一位馬纓之才。
初中生:他的舉止非常莊重,有著真正的馬纓之姿。
高中生:這位將軍的馬纓之姿令人敬畏,他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