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更
基本解釋
(1).爵位名。 秦 立爵二十級, 漢 沿襲之。中更為第十三級。《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顏師古 注:“更,言主領更卒,部其役使也。”
(2).中途變更;中間經歷。《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 呂延濟 注:“本圖相與同往,而中間不能俱遂此志。” 宋 葉適 《高夫人墓志銘》:“榮緒華宗,中更墜落,以一線引千鈞,喬木之萌生復見徑尺,夫人之助也。” 清 方苞 《原人下》:“ 秦 漢 以還,中更衰亂。”
成語(Idiom):中更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g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夜間更換更夜(更夜即更替夜班)的工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更源自古代官府衙門,夜間需要有人值班。中更指的是在夜晚更替夜班的工作,也可以引申為交替更替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輪班制度,或者形容人員的更替變動。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或情況的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官府衙門需要在夜晚有人值班,以維護治安。夜間更替夜班的工作就稱為中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府制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公司采用了中更制度,確保了24小時服務。
2.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因為個人原因離職了,需要進行中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中更”這個詞語的發音和字形來記憶。可以想象在夜晚,人們在更替夜班,輪流值守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府制度,以及古代的工作制度和班次安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天晚上,爸爸媽媽都要中更照顧我和弟弟。
2. 初中生:為了保證圖書館的安全,圖書管理員需要進行中更。
3. 高中生:學校的學生會每學期會進行中更,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們需要按照中更制度進行輪班工作。
5. 成年人:公司的項目組因為項目需要,不斷進行中更,確保工作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