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德
成語(Idiom):馴德
發音(Pronunciation):xùn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馴服和教導人們德行,使其品德高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馴德是由“馴”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馴指馴服、教導,德指品德、道德。馴德的意思是通過教育和培養來使人們的品德高尚,使其成為有道德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馴德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教育和培養人們的品德。它可以用于表達對教育的重視,以及對培養良好品德的期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馴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其中記載了孟子對于教育的思考和理念。孟子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們的品德和道德,使其成為有德行的人。因此,馴德成為了形容教育的重要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馴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一直致力于馴德學生。
2. 學校注重馴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
3. 他的父母非常重視馴德,給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馴德這個成語拆分成“馴”和“德”,并聯想到馴服和教導人們的品德。可以通過想象一個馴獸師在馴服野獸的過程中,同時也培養它們的德行,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孟子的教育思想,了解他對于馴德的更深入的理解和實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每天都在班級里馴德我們,教我們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2. 初中生:學校注重馴德教育,讓我們學會自律和團結合作。
3. 高中生:馴德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目標,它不僅關乎個人的品德,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