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嚫
基本解釋
佛教語。施舍。 唐 白居易 《蘇州南禪院千佛堂轉輪經藏石記》:“師既來,教行如流,僧至如歸,供施達嚫,隨日而集。堂有羨食,路無飢僧,游者學者,得以安給。”
成語(Idiom):達嚫(dá nì)
發音(Pronunciation):dá n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舉止正派,不為外物所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達嚫一詞源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篇,原意是指鹿在山林中呼鳴,象征著高尚的品德。后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人的品德高尚,言行舉止正派,不為外物所動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達嚫一詞常用于褒義,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不受誘惑。可以用來形容有道德修養的人,以及對事業、信仰等堅守不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古代有一位名叫子張的學者,他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有一次,他參加了一個宴會,宴會上有人偷偷放進了一只美味的鹿肉,試圖引誘子張違背自己的原則。然而,子張看到后沒有受到誘惑,仍然保持著高尚的品德,堅守自己的原則。后來,人們用“達嚫”這個詞來形容子張的高尚品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達嚫是一個形容詞,一般用來修飾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行高尚,一直保持著達嚫的形象。
2. 這位領導始終以達嚫的態度對待工作和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達嚫”拆分成兩部分來記憶。其中,“達”可以理解為達到,達成,表示高尚的品德;而“嚫”可以理解為音譯的一部分,沒有具體的含義,只是為了構成一個成語。可以通過將這兩部分連起來,形成一個意象,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詩經》中的其他篇章,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詩歌和成語。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高尚”、“正直”等,進一步拓寬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好榜樣,做事情總是很達嚫。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要像達嚫一樣堅守自己的原則。
3. 高中生:他在考試中從不作弊,一直保持著達嚫的態度。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以達嚫的品質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以上是關于成語“達嚫”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