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視
基本解釋
(1).看一下。 晉 葛洪 《抱樸子·自敘》:“其 河 洛 圖緯,一視便止,不得留意也。”《新唐書·吳湊傳》:“ 湊 叩鞍一視,凡指擿,盡中其弊?!薄痘ㄔ潞邸返谌呋兀骸?荷生 瞥見上屋有個艷妝侍兒出來,凝眸一視,卻是 紅豆 站在簾邊?!?br>(2).同樣看待。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騫驢布韉與金鞍駿馬同一游也,松林莞席與繡帷玉枕同一寢也。知此,則貧富貴賤可以一視矣。” 明 宋濂 《詹士龍小傳》:“飲食衣服,一視諸子,外人不能辨?!?br>(3).全看;完全按照。 宋 陸九淵 《陸修職墓表》:“授經之士,或以獨步膠庠,或以擅塲南省,而公之與否,曾不以是,一視其言行如何耳?!?/p>
成語(Idiom):一視(yī sh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加區(qū)別地看待,平等對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視指的是不分別對待,平等對待。無論是地位高低、貧富貴賤,都應該一視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這個成語強調了公正和平等的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視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對待不同人或事物時的公正態(tài)度,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偏袒某一方的不公行為。在工作場所、學校、社會交往中,我們應該以一視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人,不帶有偏見或歧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了一個關于一視的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叫季康子的貴族,他的兩個兒子都很聰明,但一個是妾生,一個是正室所生。季康子的正室兒子名叫季文子,妾生兒子名叫季孫子。一次,季康子問季文子:“你能讓我驕傲嗎?”季文子回答:“我不能?!比缓?,季康子又問季孫子同樣的問題,季孫子回答:“我能讓你驕傲。”季康子非常生氣,認為季孫子的回答是對他的不敬。但他的大臣們卻表示,季孫子的回答是對季康子的問題的真實回答,沒有任何偏見。于是,季康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定從此以后一視同仁地對待季文子和季孫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視的結構是“一+動詞”,表示不加區(qū)別地對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我們的公司,我們一視所有員工,不論職位高低。
2. 招聘面試時,我們應該一視所有應聘者,不因其出身貧富而有所偏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視”與“平等對待”聯(lián)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看待兩個人時,用一雙眼睛一視同仁地看待,不帶有任何偏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公正和平等相關的成語,如“公平無私”、“不偏不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應該一視同仁地對待每個學生,不偏袒任何人。
2. 初中生:在班級里,我們要互相尊重,一視同仁地對待每個同學。
3. 高中生:社會上應該有公平的競爭機會,不應該因為出身的差異而對人一視同仁。
4.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們應該以一視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同事,不帶有任何歧視。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一視”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