屑窣
成語(Idiom):屑窣(xiè sū)
發音(Pronunciation):xiè s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微小或細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屑窣一詞由“屑”和“窣”組成。屑指極小的碎片或顆粒,窣指細碎的聲音。屑窣形容聲音微小或細碎,通常用來形容聲音輕微而難以聽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屑窣常用于形容細微的聲音,可以用來描述一些輕微的聲響,例如:屑窣聲、屑窣聲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屑窣一詞最早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據說,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他為了鞏固統治,下令焚書坑儒,以防止知識的傳播。當時,有一位學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書籍,將書頁撕碎成小片,并把它們藏在地下。后來,當這位學者想要找回自己的書籍時,他發現書頁已經變得非常脆弱,一碰就會發出細碎的聲音,于是形容這種聲音為“屑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屑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呼吸聲非常屑窣,幾乎無法聽到。
2. 屋里的屑窣聲讓人感到寧靜而舒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屑窣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地上撕碎紙張,碎片掉落時發出微小的聲音,這個場景可以幫助記憶屑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聲音相關的成語,如“雷打不動”、“嘈雜一片”等,可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教室里的屑窣聲讓同學們更加專心聽老師講課。
2. 初中生(13-15歲):雨中的屑窣聲讓人感到安靜而平和。
3. 高中生(16-18歲):夜晚的屑窣聲透過窗戶傳來,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寂靜的夜晚,屑窣聲成為了我思考問題的伴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