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贓
成語(Idiom):賊贓(zéi zāng)
發音(Pronunciation):zéi z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盜賊所得的財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賊贓是由“賊”和“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賊指盜賊,贓指贓物,即盜賊所得的財物。賊贓表示盜賊所得的財物,也可以用來比喻非法獲得的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盜竊犯罪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非法獲得的財物或非法所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賊贓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叫做劉福的盜賊,他經常行竊,不僅偷竊民間的財物,還不斷挑戰官府的權威。一次,他成功偷竊了貴族家的財物,但被官府發現并追捕。劉福將所偷的財物藏在了一座廟宇的神像下。官府找到了劉福,但是并沒有找到財物。官府無法找到財物,只好將劉福抓捕歸案。劉福被捕后,對官府說:“你們找不到財物,難道能抓住我嗎?”官府無可奈何,只好放了劉福。這個故事傳揚開來,人們為了表達非法所得的財物,就用“賊贓”來形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判刑是因為他非法獲得了一筆賊贓。
2. 這些賊贓都是警方在他的家里搜出來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賊贓”這個成語與盜賊偷竊財物的場景聯系起來,形象化地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盜賊偷竊財物后,被官府追捕,但財物已經被藏起來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贓污狼藉”、“贓官污吏”等,來擴展對于非法所得的財物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說過一個故事,里面有一個賊偷了很多賊贓。
2. 初中生:那個被捕的小偷所得的賊贓被警察全部查獲。
3.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老板涉嫌非法獲得了大量的賊贓,正在接受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