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韠
基本解釋
亦作“ 艾畢 ”。上古象刑之一。謂割去罪人之韠以代替宮刑。韠,古代官服上的蔽膝。艾,通“ 刈 ”。《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嬰;共,艾畢。” 楊倞 注:“畢與韠同,紱也,所以蔽前。” 王先謙 集解引 劉臺拱 曰:“共當作宮……宮罪以艾畢代之。”《太平御覽》卷六四五引《慎子》:“ 有虞 之誅,以幪巾當墨,以草纓當劓,以菲履當刖,以艾韠當宮,布衣無領當大辟。” 南朝 梁 任昉 《為梁公請刊改律令表》:“臣聞淳源既遠,天討是因,畫衣象服,以致刑厝,草纓艾韠,民不能犯。”
成語(Idiom):艾韠(ài hàn)
發音(Pronunciation):ài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才出眾,能力非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艾韠是由“艾”和“韠”兩個字組成的,其中“艾”是指一種草本植物,寓意著生命的力量和成長的能力;“韠”意為烈火。艾韠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才出眾,能力非凡,就像烈火一樣充滿活力和激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艾韠一詞常用于形容人才出眾,能力非凡的人。可以用來贊美某個人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色,具有突出的才能和能力。例如在工作場合,可以用來形容某位同事在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時表現出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艾韠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封神演義》中。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叫艾韠的神仙,他擁有非凡的能力和智慧,被封為“艾韠仙人”。這個成語由于艾韠仙人的傳說而得名,用來形容人才出眾,能力非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艾韠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艾”是名詞,“韠”是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華真是艾韠,每次演奏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在研究領域里展現出了艾韠的實力,成為了該領域的領軍人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艾韠”與“才華橫溢”、“能力非凡”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此外,也可以將“艾韠”與“烈火”等形象聯想,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人才、能力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才子佳人”、“英雄豪杰”等。同時,也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中的傳說人物和故事情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的表現真是艾韠,每次都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 初中生:這位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出了艾韠的實力,贏得了金牌。
3. 高中生:他的演講能力真是艾韠,每次演講都能引起觀眾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