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指
成語(Idiom):擘指
發音(Pronunciation):bān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聰明或有才智,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擘指源自《莊子·逍遙游》:“擘指于陽,沐浴于淵”。其中,“擘指”意為用手指劈開陽光,沐浴于深淵。這個成語形容人的才智高超,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洞察力和聰明才智。可以用來贊美某人在思考問題或解決困難時的聰明才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古代有一位名叫鮑叔牙的人,他天資聰穎,年輕時就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有一次,他在陽光下劈開一根竹子,使陽光照射到深淵中。人們看到后都驚嘆不已,認為他非常聰明有才智。后來,人們就用“擘指”來形容聰明才智超群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解決問題時總是能夠擘指洞察本質。
2. 她的聰明才智讓人佩服,真是擘指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擘指”這個詞語與洞察力、聰明才智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用手指劈開陽光,洞察事物的本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智慧、洞察力相關的成語,如“睿智”、“明察秋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認識一個同學,他數學特別好,真是個擘指之人。
2. 初中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總是能夠迅速理解,真是個擘指之人。
3. 高中生:他的分析能力非常強,經常能夠從細節中找到問題的本質,真是個擘指之人。
4. 大學生:他在研究領域里有很多獨到的見解,是個真正的擘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