鞮汗
成語(Idiom):鞮汗(dī hàn)
發音(Pronunciation):dī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汗水從額頭上往下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鞮,古代用于捆綁的皮帶;汗,指人體出的汗水。成語“鞮汗”形容汗水從額頭上往下滴落,形象地描繪出人體出汗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汗水從額頭上流下來,通常用于描述人體劇烈運動、緊張或疲勞后流下的汗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鞮汗”最早出自《漢書·霍光傳》:“其額下鞮汗,蓋至于足。”故事中描述了霍光緊張工作時,汗水從額頭上淌到腳上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緊張地站在舞臺上,額上鞮汗。
2. 這場比賽非常激烈,運動員們的額頭都鞮汗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緊張地工作或運動后,汗水從額頭上滴落到腳上的形象,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出汗相關的成語,如“汗牛充棟”、“汗如雨下”等,可以加深對汗水相關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她緊張得考試前額上鞮汗。
2. 初中生(13-15歲):運動課上,同學們劇烈運動后額頭上都鞮汗了。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時,他緊張得額頭上鞮汗。
4. 大學生及以上:比賽時,運動員們緊張地比賽,額頭上鞮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