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置之高閣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zhī gāo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將某事物擱置一旁,不再關注或處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置之高閣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意為把某個事物放在高處的架子上,不再理會或處理。它常用來形容對某事物不再關心或不再重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置之高閣常用于形容某人對某事不再關注或不再重視的情況。比如,當一個人不再關心自己曾經熱愛的愛好或不再理會某個問題時,可以說他把這些事情置之高閣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置之高閣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明朝的著名文學家馮夢龍曾經在官場上受到了排擠和打壓,他感到非常失望和絕望,于是他決定放棄官場生涯,將自己的文稿都放在高處的架子上,不再去理會。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便用“置之高閣”來形容將某事物擱置一旁,不再關注或處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置之高閣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置之”和名詞“高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過去的失敗已經置之高閣,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2. 這個項目已經被置之高閣,我們不會再考慮它了。
3. 雖然他的建議被置之高閣,但他并未放棄,繼續努力爭取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記憶技巧幫助記憶“置之高閣”這個成語:
將“置之高閣”的發音和意思與一個人將書籍放在高處的架子上不再理會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將某事物擱置一旁,不再關注或處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置之高閣”相關的成語,如“置若罔聞”(對某事物漠不關心)和“置之度外”(不予考慮)。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我的玩具置之高閣了,因為我長大了不再玩它們了。
2. 初中生:他把之前的失敗置之高閣,努力學習并取得了好成績。
3. 高中生:我的父母置之高閣了我的意見,他們認為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