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權
成語(Idiom):怙權(hù quán)
發音(Pronunciation):hù q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依仗權勢、地位或靠山而傲慢自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怙權是由“怙”和“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怙”意為依附、依仗,“權”意為權勢、地位。怙權形容一個人因為擁有權勢或地位而傲慢自大,不顧他人感受,過于自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怙權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依靠權勢或地位自大傲慢的人。可以用在描述一個人在權力面前變得盲目自信,不顧他人感受的情況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怙權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項羽在劉邦稱帝后,因自己的功勞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感到非常不滿和失落。項羽曾有一天在酒宴上對劉邦說:“我在楚國是當皇帝的,你當時不過是個小小的千戶。”項羽的這番話表現出他怙惡不悛,依仗自己的權勢而傲慢自大,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怙權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擔任公司總經理,變得怙權自大,對員工的意見視而不見。
2. 那個政府官員因為怙權,不理會民眾的合理訴求,導致了社會的不穩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項羽怙權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項羽因為怙惡不悛,依仗自己的權勢而傲慢自大的情景,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權力相關的成語,如“權宜之計”、“權謀”等,進一步擴展對權力和權勢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8歲):他因為是班長,變得怙權自大,不理會同學們的意見。
初中生(14歲):那個學生會長因為怙權,不重視其他同學的想法,導致了學生會的不團結。
高中生(17歲):那個學生會主席因怙權自大,不顧學生的需求,導致了學生的不滿和抗議。
大學生(20歲):那個學生會主席因為怙權,忽視了學生的合理訴求,引發了學生的抗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