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驛
基本解釋
(1).水路驛站。 唐 朱慶馀 《送韋繇校書赴浙東幕》詩:“水驛近船水,山城候騎塵。” 宋 周邦彥 《渡江云》詞:“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 清 納蘭性德 《雨中花·送徐藝初歸昆山》詞:“水驛燈昏,關城月落,不算凄涼處。” 蘇曼殊 《吳門依易生韻》:“水驛山城盡可哀,夢中衰草鳳凰臺。”
(2).水上驛路。 唐 李白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詩:“揚帆借天風,水驛苦不緩。” 清 朱彝尊 《送杜少宰視海閩粵》詩之一:“山程伐嶺復見嶺,水驛下瀧還上瀧。” 謝英伯 《蘇州道中阻雨》詩:“驢背風刀蓬背雨,賺人水驛又山程。”
成語(Idiom):水驛(shuǐ yì)
發音(Pronunciation):shuǐ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水驛是指古代河流、湖泊等水域交通要道上的驛站,也可用來比喻交通要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水驛的字面意思是“水上的驛站”,在古代,河流、湖泊等水域交通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因此在這些地方設立了驛站,方便旅行者休息、換馬。水驛成為了人們旅途中的一個重要標志。引申義上,水驛也可用來比喻交通要道,象征著交通便利、暢通無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水驛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交通便利的地方,也可用來比喻事物發展順利、順風順水。例如,可以用水驛來形容城市交通發達,道路暢通,如“這個城市的交通真是水驛一樣,出行方便快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水驛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修筑了一條由咸陽(今陜西省西安市)通往大河(指黃河)的大道,稱為“河道”。為了方便驛站的設置和交通的便利,秦始皇在河道上修建了許多驛站,這些驛站被稱為“水驛”。水驛成為了古代交通要道的標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水驛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交通真是水驛一樣,出行方便快捷。
2.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中國的現代交通已經變得水驛一般便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水驛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旅途中經過一座水驛,感受到交通的便利和順暢,以此來記憶水驛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交通相關的成語,如“驛站”、“交通要道”等,以擴展對交通領域的詞匯積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們家附近有一條河流,河邊有一個水驛,每次去玩都可以在那里休息。
2. 初中生(13-15歲):交通越來越發達,我們城市的道路就像水驛一樣,出行非常方便。
3. 高中生(16-18歲):在信息時代,信息的傳遞就像水驛一樣暢通無阻,我們可以隨時獲取到各種信息。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交流就像水驛一樣順暢,人們可以跨越國界進行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