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鸁
成語(Idiom):須鸁(xū lǚ)
發音(Pronunciation):xū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忘記了大局或整體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須鸁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須和鸁。須指的是胡須,鸁指的是鳥羽的尾巴。這個成語比喻人們只看到個人的小利益,而忽視了整體的大利益。就像鳥只看到自己的尾巴,卻不知道前面有危險。這是一種狹隘的個人主義思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須鸁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批評那些只顧自己利益,不顧大局的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為了個人利益而不考慮他人或整體利益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在古代,有一個漁民,他每天都會到河邊釣魚。有一天,他看到一只鳥在河邊跳舞,非常開心。漁民決定抓住這只鳥,好好觀察一下。于是,他找了一根長竹竿,綁上一根長長的魚線,再用魚鉤掛上一條魚,靜靜地等待鳥飛過來。不久,鳥看到了魚,飛了過來。漁民高興地想著,這只鳥一定會被魚吸引住。然而,當鳥飛到魚的前方時,它突然停下來,轉身飛走了。漁民非常驚訝,他無法理解鳥為什么不吃魚。后來,他才明白,原來鳥只看到了眼前的魚,卻沒有看到漁民手中的竹竿和魚線。漁民因此感悟到,人們有時候也會像鳥一樣,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整體的大利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須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大家的感受,真是須鸁至極。
2. 這個政府只顧自己的利益,忘記了人民的需要,簡直就是須鸁的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須鸁這個成語與鳥的尾巴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只看到自己尾巴的鳥,無視前方的危險。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須鸁,還有許多其他成語也涉及到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例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螳臂當車”等。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了解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沖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關心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真是須鸁。
2. 初中生:他為了自己的名利,不擇手段,完全須鸁。
3. 高中生:他為了自己的升學機會,不顧他人感受,簡直就是須鸁至極。
4. 大學生: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不顧社會的發展,是真正的須鸁。
5. 成年人:我們應該放下個人利益,為了整體的利益而努力,不要成為須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