龁齧
成語(Idiom):龁齧(hé niè)
發音(Pronunciation):hé n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咬合時牙齒發出的聲音,比喻心中憤怒、不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龁齧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龁”是指牙齒咬合時發出的聲音,“齧”是指動物咬東西的動作。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形容內心的不滿和憤怒,就像牙齒咬合時發出的聲音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人們內心的不滿和憤怒,尤其是在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時,人們常常會感到龁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龁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了項羽對劉邦的不滿和憤怒。當時項羽與劉邦結盟,共同攻打秦朝,但劉邦卻趁機奪取了最大的利益,使得項羽心中非常不滿。于是,項羽用牙齒咬合時發出的聲音來比喻自己內心的憤怒和不滿,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龁齧”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心中不禁龁齧起來。
2. 在面對不公正待遇時,她的心中充滿了龁齧的情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遭受不公平待遇時,牙齒緊緊咬合,發出“龁齧”的聲音,來表達內心的憤怒和不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龁齔不平”、“龁齔不已”等,來擴展對于憤怒和不滿的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被同學欺負了,心里很龁齧。
2. 初中生:老師不公平對待了我,我感到很龁齧。
3. 高中生:面對不公正的選拔制度,我心中充滿了龁齧的情緒。
4. 大學生: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我心中不禁龁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