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錐
基本解釋
(1).即毛錐子。 宋 陸游 《醉中作行草數紙》詩:“驛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元 徐再思 《蟾宮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 班超 ,投卻毛錐?!?明 王錂 《尋親記·訓子》:“他駡我窮酸寒賤,管封侯萬里,索甚毛錐。” 清 蔣士銓 《臨川夢·隱奸》:“他能開神臂萬鈞弓,那識毛錐輕重?”
(2).泛稱筆。 茅盾 《對于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不暇剪裁,不事組織,信手拈來,都付毛錐?!眳⒁姟?毛錐子 ”。
英文翻譯
1.pin feather
成語(Idiom):毛錐(máo zhuī)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z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極小、極細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錐是由“毛”和“錐”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毛指的是人體上的細毛,錐指的是尖銳的物體,如針或者錐子。毛錐的基本含義是指非常小、非常細的東西。它形容的是一種微小到極致的程度,非常細微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錐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微小、細微之處。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問題的細節非常微妙,需要仔細觀察和思考才能發現。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眼力非常敏銳,能夠察覺到別人察覺不到的微小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和劉邦在鴻門宴上相爭,項羽為了測試劉邦的反應,將一把錐子放在地上,然后問劉邦:“這里有一把錐子,你能看到嗎?”劉邦回答說:“我能看到?!表椨鸾又鴨枺骸板F子的錐尖在哪里?”劉邦回答說:“錐尖在毛上。”劉邦的回答意味著他非常細心,能夠看到非常微小的細節。從此,毛錐就成為形容人非常細心、敏銳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毛”和名詞“錐”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眼力非常敏銳,能夠看到毛錐上的細節。
2. 這個問題的難點在于細微之處,需要用心去觀察,找到毛錐所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毛錐”這個成語與細小的物體聯系起來,如一根細毛上的尖銳物體,通過形象化的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典故和歷史故事,了解更多關于項羽和劉邦的故事,加深對毛錐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在地上找到了一根細細的毛錐。
2. 小學生:老師講課時,我用心聽,連毛錐上的細節都能看到。
3.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難點在于毛錐般的細節,需要仔細分析。
4. 高中生:在科學實驗中,我們需要用顯微鏡觀察毛錐上的微小變化。
5. 大學生: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里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了毛錐上的微觀結構。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