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顧
基本解釋
(1).下視。 唐 杜甫 《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宴姚通泉晚攜酒泛江》詩:“東山高頂羅珍羞,下顧城郭銷我憂。”《新唐書·孟郊傳》:“ 李觀 亦論其詩曰:‘高處在古無上,平處下顧二 謝 ’云。”
(2).敬詞。稱客人來訪。《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里面有人應諾,出來相謁,便問:‘老兄下顧,有何見教?’”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訪道》:“今日下顧,良慰鄙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今日既承下顧,掀過這鞭子去,現成兒的酒席,咱們喝酒。”
(3).敬詞。請人給予照顧。《水滸傳》第九回:“ 柴進 對押解兩個公人道:‘小可大膽,相煩下顧,權把 林教頭 枷開了,明日牢城營內但有事務,都在小可身上。’”
成語(Idiom):下顧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g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高在上的人放下身段,低頭看顧下級或平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顧是一個表示高高在上的人放下身段,低頭看顧下級或平輩的成語。它強調了高高在上的人對下級或平輩的關心和照顧,體現了尊重和謙遜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顧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高級領導或權威人士對下級或平輩的關心和照顧。它可以用來形容領導層在工作中對員工的關心,也可以用來形容長輩對晚輩的關懷。此外,下顧也可以用來表達自己放下身段,主動關心和照顧他人的意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顧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有一位叫顧大嫂的女子,她的丈夫是一個官員,地位很高。但是,顧大嫂一直保持著謙虛和善良的品質,她經常下廚做飯給貧窮的鄰居吃。人們看到她高高在上的丈夫也能放下身段,關心照顧鄰居,就用下顧來形容高高在上的人放下身段,關心照顧下級或平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顧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下”是動詞,表示向下低頭;“顧”是名詞,表示關心、照顧。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表示高高在上的人放下身段,關心照顧下級或平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經常下顧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倍感溫暖。
2. 他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卻經常下顧晚輩的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下顧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可以想象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突然低下頭,關心照顧身邊的人,這樣就能夠記住下顧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下顧相關的成語,如“抬頭望明月”、“仰人鼻息”等,可以加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常下顧我們的學習,讓我們感到很溫暖。
2. 初中生:學長學姐經常下顧我們的困難,給予我們很多幫助。
3. 高中生:領導經常下顧我們的發展,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機會。
4. 大學生:老師下顧我們的就業問題,幫助我們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5. 成年人:領導不忘下顧員工的生活,組織了一次豐富多彩的團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