濘滯
成語(Idiom):濘滯
發音(Pronunciation):níng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陷入困境,進展緩慢或受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濘滯意味著像泥濘一樣黏滯,事物難以流暢進行。它形容工作、進程、交流等受到困擾或阻礙,導致進展緩慢或無法順利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濘滯常用于形容工作、項目、交通等方面受到困擾或阻礙的情況。例如,在工作中遇到繁瑣的手續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形容工作濘滯不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濘滯”來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無積蓄,百姓濘滯。”意思是國家沒有積蓄,百姓生活困難,無法順利進行。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各種事物陷入困境或受阻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濘滯由兩個漢字組成,濘意為泥濘,滯意為滯留。濘滯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缺乏資金支持,這個項目一直濘滯不前。
2. 交通擁堵導致城市的發展濘滯不前。
3. 這場會議因為各方意見不合,進展變得濘滯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濘滯”。可以想象自己在泥濘中行走,感受到行動的困難和阻礙,進而理解濘滯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困境、阻礙相關的成語,如“陷入泥潭”、“進退維谷”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下雨天路上很濘滯,我走得很慢。
2. 初中生:考試前的最后一周,學習任務很重,我感覺自己被濘滯住了。
3. 高中生:大學申請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導致進展濘滯不前。
4. 大學生:論文寫作的時候,思路不通順,感覺整個寫作過程濘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