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
基本解釋
(1).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樹林?!?a href="/r_ci_38f05a469e9df6e77baf9f1f75c10010/" target="_blank">山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 與日逐走,入日??视蔑?,飲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飲 大澤 。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神哉 夸父 ,難以理尋,傾沙逐日,遯形鄧林?!?唐 韓愈 《海水》詩:“海水非不廣,鄧林豈無枝?” 清 錢謙益 《次韻何慈公歲暮感事》之四:“聞逐鄧林搜棄杖,戲禁滄海學栽桑?!?br>(2).比喻薈萃之處,聚匯之所。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 陳思 《贈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 阮籍 《詠懷》……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謂篇章之珠澤,文彩之鄧林。” 清 魏源 《碑洞》詩:“不是碑淵海,真成鬼鄧林?!?br>(3).古地名。 戰國 時在 楚國 北境。《商君書·弱民》:“隱以 鄧林 ,緣以 方城 。”《史記·禮書》:“阻之以 鄧林 ,緣之以 方城 。” 司馬貞 索隱:“ 劉氏 以為今 襄州 南鳳林山 是古 鄧祁侯 之國,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鄧林 也?!?/p>
成語(Idiom):鄧林
發音(Pronunciation):dèng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思想、行為等具有遲鈍、呆板的特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鄧林是一個由“鄧”和“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鄧指遲鈍、呆板,林指樹木。鄧林合在一起形象地比喻人的思想、行為等遲鈍、呆板,缺乏活力和靈動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鄧林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維遲緩、行動呆板,或者指某人的性格缺乏靈活性、活力不足??梢杂糜谫H義,形容某人思維僵化,缺乏創造力和適應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鄧林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據說,有一位名叫鄧林的人,他思維遲緩,行動呆板,不善于適應變化。因此,鄧林成為了形容遲鈍、呆板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鄧林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鄧林,不懂得靈活運用。
2. 這個團隊缺乏活力,整體上有點鄧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鄧林與樹木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樹木長得高大、筆直,卻沒有一絲風吹動的樣子,這就是鄧林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思維、行為相關的成語,如“愚公移山”、“腦筋急轉彎”等,可以幫助拓展對鄧林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總是那么鄧林,不像其他同學那樣靈活。
2. 初中生:老師講的新知識他總是反應遲鈍,真是個鄧林。
3. 高中生:他在團隊合作中表現得有點鄧林,缺乏主動性和創造力。
希望以上關于“鄧林”詞語的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