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貙
成語(Idiom):狂貙 (kuáng zhū)
發音(Pronunciation):kuáng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為狂妄自大,傲慢無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狂貙是一個形容詞成語,由“狂”和“貙”兩個字組成。狂指的是瘋狂、狂妄,貙指的是虛偽、偽裝。狂貙這個詞語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態度狂妄自大,傲慢無禮,表現出一種虛偽的面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狂貙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傲慢自大,表面上裝模作樣的人。比如,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謙虛,但實際上內心非常自負,經常表現出高高在上的態度,就可以用狂貙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狂貙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魏公子列傳》。故事中,魏公子韓安國非常傲慢自大,表面上裝作謙虛的樣子,但內心卻極度自負。因此,人們就用狂貙這個成語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狂貙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形容詞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很謙虛,實際上是個狂貙。
2. 這個人自命不凡,總是擺出一副狂貙的樣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狂貙這個成語聯想為一個人穿著華麗的衣服,但內心卻是虛偽的,裝模作樣,表現出狂妄自大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狂貙相關的成語,如狂風暴雨、貙虎添翼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擺出一副狂貙的樣子,不愿意和我們一起玩。
2. 初中生:那個同學表面上看起來很謙虛,但其實是個狂貙,經常說大話。
3. 高中生:他的狂貙態度讓他在班級里沒有朋友。
4. 大學生:這個人總是裝模作樣,擺出一副狂貙的樣子,讓人很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