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己
成語(Idiom):屈己
發音(Pronunciation):qū j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愿屈服、忍讓自己的意愿或權益,以順應他人或大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屈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屈”表示屈服、屈從,而“己”表示自己。屈己的含義是指自愿屈服、忍讓自己的意愿或權益,以順應他人或大局。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為了大局或他人利益而主動放棄自己的權益或意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屈己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為了大局或他人利益而主動放棄自己的權益或意愿。例如,在團隊合作中,一個成員可能會屈己放棄自己的意見,以達成團隊共識。在家庭中,一個人可能會屈己為了家庭的和諧而忍讓自己的意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屈己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隱公十一年》。故事中,晉國的大夫石碏在一次宴會上,因為醉酒而失言冒犯了公子重耳。事后,石碏深感愧疚,并主動向公子重耳道歉,并表示自愿放棄自己的職位和權益。公子重耳對石碏的屈己表示贊賞,并給予了他寬恕和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屈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團隊的成功,他屈己放棄了自己的個人目標。
2. 她屈己為了家庭的幸福,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發展。
3. 學會屈己,是一個成熟的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屈己的兩個字分別記憶,屈字可以聯想為“彎曲、屈服”,而己字可以聯想為“自己”。通過將兩個字的含義聯系在一起,形成記憶聯想,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忍讓、屈服相關的成語,例如“屈膝求和”、“屈尊就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一年級):我屈己讓座給老師坐。
2. 初中生(八年級):為了班級的團結,我屈己放棄了自己的課外活動。
3. 高中生(十一年級):為了爭取更多的社團資源,我屈己和其他社團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