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稾
成語(Idiom):遺稾 (yí gāo)
發音(Pronunciation):yí g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留下痕跡或遺漏下來的文字、書信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稾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遺指遺留、遺失,稾指文字、記錄。遺稾原指留存下來的文字、書信等,后來引申為指遺漏下來的痕跡或文字。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文物、古籍中的殘缺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遺稾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古籍、文物中的缺失或殘缺之處。也可以用于形容遺漏或遺失的文字、記錄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遺稾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原文是“遺稾者,古人書札中遺傳,不可復得。”其中的“遺稾者”指的是古代文人留下的書信和筆記,因為歲月的流逝,很多書信和筆記都遺失或殘缺不全,所以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遺稾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古籍中有很多遺稾,需要專家修復。
2. 在這幅字畫中,有一些遺稾的筆跡,顯示出了藝術家的思考過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遺稾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寫字時,不小心把一部分字遺漏或遺失了,形成了遺稾。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文人的書信和筆記的保存情況,以及修復古籍和文物的技術和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書包里找到了一個遺稾的便條,但是上面的字都模糊不清,看不清楚寫的是什么。
2. 初中生:這本歷史書上有一些遺稾的資料,需要我們自己去查找完整的信息。
3. 高中生: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遺稾的詩句,這些殘缺的詩句反而增添了一種神秘感。
4. 大學生:在研究古代文化遺產時,我們需要仔細研究遺稾的文字和痕跡,以還原古代的歷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