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證龜成鱉(zhèng guī chéng biē)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guī chéng b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本性或天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證龜是一種龜類,成長緩慢,長大后形態不變;鱉是一種水生動物,外形與龜相似,但生活習性不同,長大后形態發生變化。成語“證龜成鱉”借用了這兩種動物的特點,比喻人的本性或天性難以改變,就像證龜長大后仍然是龜一樣,而不會變成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習慣、本質等難以改變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叫龜的人,他從小就非常懶惰,不愛學習,不思進取。他的父親非常擔心他的未來,希望他能夠改變自己,變得有進取心。于是,他請來了一位名叫張鱉的老師,希望他能夠教導龜改變自己的習慣。然而,盡管張鱉盡力教導,但龜還是無法改變他的懶散本性,最終龜依然變不了鱉。這個故事就是成語“證龜成鱉”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是個懶散的人,證龜成鱉,無法改變。
2. 這個孩子天生調皮搗蛋,證龜成鱉,怎么教育都沒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龜和鱉這兩種動物的特點。證龜成鱉,證指證明,龜與鱉都是爬行動物,但龜長大后形態不變,而鱉則會變化。通過這個記憶,可以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本性難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等,可以進一步加深對于人性難以改變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從小就不喜歡讀書,證龜成鱉,現在也不愛學習。
初中生:他性格很固執,證龜成鱉,無法改變他的觀點。
高中生:她一直都是個懶散的人,證龜成鱉,無法改變她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