虩虩
成語(Idiom):虩虩
發音(Pronunciation):xì x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恐懼或驚慌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虩虩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因恐懼或驚慌而表現出來的樣子。它強調內心的恐懼和焦慮,常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對危險、困難或突發事件時的情緒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虩虩常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和書面語中,用來描繪人們在面臨緊急情況或險境時的恐懼和慌亂。它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的情緒,也可以用來形容整個場景或氛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虩虩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年》中,原文是“季康子使子貢為費宰,曰:‘女將何之?’對曰:‘將之鄭。’曰:‘虩虩如也,卜居無害,何必鄭?’對曰:‘魯君之所以為魯君者,非其土也,民也。虩虩如也,卜居無害,何必鄭?’”故事中的虩虩形容了子貢因恐懼而表現出來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虩虩是一個重疊詞,由兩個相同的字“虩”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突然的爆炸聲,嚇得虩虩直哆嗦。
2. 面對考試,他心里虩虩,擔心自己的成績會不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虩虩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對恐怖的事情時,內心恐懼得發抖,就像“虩虩”這個詞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虩虩有關的成語,如“虎視眈眈”、“虛驚一場”等,來豐富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看恐怖電影時,嚇得虩虩直哆嗦。
2. 初中生:面對考試,她心里虩虩,擔心自己的成績會不好。
3. 高中生:聽到突然的爆炸聲,他虩虩地朝安全的地方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