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氣
基本解釋
(1).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氣。 唐 吳筠 《高士詠·混元皇帝》:“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氣初。”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謁禹廟醮詞》:“三氣肇胎,九元裁質。”按,《廣雅·釋天》:“太初,氣之始也,生於酉仲,清濁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於戌仲,清者為精,濁者為形也。太素,質之始也,生於亥仲,已有素樸而未散也。三氣相接,至於子仲,剖判分離,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中和為萬物。”參閱《易緯·乾鑿度》。
(2).指天、地、人之氣。《宋書·禮志一》:“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以應天地三氣三色。”《小學紺珠·藝文·三墳》引 漢 馬融 曰:“三氣,天、地、人之氣。”
(3).道教語。指太陰、太陽、中和之氣。《太平經·名為神訣書》:“太陰、太陽、中和三氣共為理,更相感動,人為樞機,故當深知之。”
(4).道教語。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氣。《黃庭內景經·呼吸》:“留胎止精可長生,三氣右徊九道明。” 梁丘子 注:“三氣,謂三丹田之氣。”
(5).中醫指六氣中的第三氣,即暑氣,屬于相火。《醫宗金鑒·運氣要訣·六氣勝復歌》“邪氣有餘必有復,勝病將除復病萌”注:“時有常位者,謂勝之時在前,司天天位主之;自初氣以至三氣,此為勝之常也。”
英文翻譯
1.【醫】three conditions of qi movement;triple initial qi
成語(Idiom):三氣(sān qì)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心情或情緒受到挫折、打擊后,產生了憤怒、惱怒和氣憤的情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氣是由“三”和“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上的多,表示情緒的強烈;“氣”表示憤怒、惱怒和氣憤的情緒。三氣形容一個人由于受到挫折、打擊或不滿意的事情而產生憤怒、惱怒和氣憤的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氣多用于形容人的情緒受到刺激后的憤怒、惱怒和氣憤。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受到冤屈或受到欺負時的情緒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氣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這個成語的形象比喻來自于人的情緒受到挫折、打擊后的憤怒、惱怒和氣憤,是人們對情緒的形象化表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氣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三氣沖天,對著那個人大吼大叫。
2. 她對這種不公平的對待感到三氣沖胸,決定要維護自己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氣想象成一個人的情緒在受到挫折、打擊后,憤怒、惱怒和氣憤三種情緒同時涌上心頭的形象。可以通過想象這個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情緒相關的成語,如“一怒之下”、“怒發沖冠”等,來擴展對情緒表達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別人欺負我的朋友,心里三氣沖天,馬上去幫他解圍。
2. 初中生:老師對我評語不公平,我感到三氣沖胸,決定要向他解釋清楚。
3. 高中生:考試作弊的同學讓我感到三氣沖天,我決定要向老師舉報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