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
成語(Idiom):肉骨
發音(Pronunciation):ròu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極其貧瘠、衰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肉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肉指的是人或物的肉體,骨指的是骨頭。肉骨一詞形容的是人或物非常貧瘠、衰弱,缺乏血肉之軀。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身體衰弱、瘦弱,或者形容物體非常破舊、荒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肉骨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身體狀況,可以用來形容身體消瘦的人或者非常虛弱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的狀況,比如一個房子非常破舊,可以說它是肉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肉骨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內篇·逍遙游》一文中。故事講述了莊子和他的學生到山上游玩,莊子看到一只破舊的骨頭,對學生說:“這是一只風化的骨頭,沒有了肉,只有骨頭。”莊子用這只風化的骨頭來比喻人的虛弱和衰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病得很重,現在已經是肉骨相連了。
2. 這座老房子已經年久失修,變成了肉骨之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肉骨形象地想象成一個人的身體,肉代表肌肉,骨代表骨頭。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肉骨相關的成語,如“骨瘦如柴”、“皮包骨頭”等,以擴大對形容貧瘠、衰弱的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生病了,變得肉骨相連。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經歷了戰爭,現在變得肉骨。
3. 高中生:他為了減肥,每天只吃一點點,已經瘦成肉骨了。
4. 大學生:這個古老的廟宇已經年久失修,變成了肉骨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