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明
成語(Idiom):詮明
發(fā)音(Pronunciation):quán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表達清晰明了,理解深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詮明是由“詮”和“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詮”意為闡述、表達,“明”意為清楚、明了。詮明表示將事物闡述得清晰明了,讓人理解深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詮明常用于贊美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出色,能夠將復雜的問題或觀點以簡潔明了的方式表達出來。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維清晰、見解深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詮明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魏國平津侯欲受腐敗的齊國官員賄賂,但被魏國大夫荀罃勸阻。荀罃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用了一種非常簡潔明了的方式,讓平津侯深受感動,最終放棄了受賄的念頭。這個故事中的“詮明”一詞,就是形容荀罃表達觀點的方式非常清晰明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詮明深入,讓聽眾都對他的觀點表示贊同。
2. 這篇文章詮明了作者對這個問題的深刻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詮明”拆解成兩個字,“詮”和“明”分別表示闡述和明了。通過理解每個字的意思,幫助記憶整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明辨是非”、“明察秋毫”等,來擴大對于表達清晰明了的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詮明地解釋問題,讓我們很容易理解。
2. 初中生:這本書的作者寫得很詮明,每一個觀點都非常清晰。
3. 高中生:在辯論比賽中,他的觀點詮明深入,給了對方很大的壓力。
4. 大學生:這位教授的講座詮明了一個復雜的概念,讓我們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