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才
基本解釋
亦作“ 下材 ”。才能低劣的人?!?a href="/r_ci_687a5680ddf6041a883912e352c89bc4/" target="_blank">列子·說符》:“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史記·儒林列傳》:“其不事學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藝,輒罷之,而請諸不稱者罰?!?宋 王安石 《謝孫龍圖啟》:“過蒙收引,親賜撫臨,因使下材得聞余教?!?明 宋濂 《凝道記·五矩符》:“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處高,不肖臨賢,而君不悟,此二墨墨也。”
成語(Idiom):下才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才能低下,能力不足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才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才能低下,能力不足。它強調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的才能、水平或能力不夠高超,不足以勝任某項任務或職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才常常用來批評或貶低某人的能力,也可以用來指責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正式場合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一領域的技能或知識欠缺,無法勝任某項工作或職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下才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可以從字面意思理解其起源。才是指人的才能,下則表示低下的意思。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是由于古代社會中,許多人的教育程度有限,才能的培養和發展有所不足,因此這個成語形成了對才能低下的形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才是一個形容詞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努力了,但還是下才,無法勝任這個職位。
2. 這個學生在數學方面下才,需要加強學習。
3. 他的繪畫水平下才,還需要更多的練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下才”與“能力不足”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低下的地方,無法達到高處的能力水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才能、能力相關的成語,如“出類拔萃”、“才高八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畫畫方面下才,他需要多練習。
2. 小學生:我在唱歌方面下才,我想參加合唱團,但我還需要更多的訓練。
3. 初中生:他在體育方面下才,但他很努力,每天都去鍛煉。
4. 高中生:我覺得我在寫作方面下才,我想報名參加寫作培訓班來提高自己的水平。
5. 大學生:我在編程方面下才,但我會努力學習,爭取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