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ú qǔ yǔ xié ㄧㄩˊ ㄑㄩˇ ㄧㄩˇ ㄒㄧㄝ ˊ予取予攜(予取予擕)
亦作“ 予取予奪 ”。從我處掠取。 梁啟超 《克林威爾傳》第五章:“今且凍餓委溝壑,所餘更何長物之與有?予取予擕,公等自為之!” 廖仲愷 《農民運動所當注意之要點》:“為謀永遠撤去我海關之屏障,以任其予取予擕。” 秦牧 《拳頭海岸》:“許多被目為可以予取予奪地得到財富的海岸,一處處都伸出了拳頭來,變成了‘拳頭海岸’。”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予取予攜
成語(Idiom):予取予攜
發音(Pronunciation):yǔ qǔ yǔ x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給予和取得都能夠順利進行,互相配合并互相幫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予取予攜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予取”和“予攜”兩個部分組成。“予取”表示給予和取得,意味著能夠主動給予幫助和主動取得所需的東西。“予攜”表示互相配合和互相幫助,意味著能夠互相攜手合作。整個成語表示在合作和互助的基礎上,能夠順利地完成給予和取得的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予取予攜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合作中互相支持和互相幫助的情況。可以用于形容朋友之間的合作、團隊的合作、夫妻之間的互相幫助等。也可以用于鼓勵人們在合作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予取予攜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齊國國君曾公子齊與魯國國君公子魯連續三次進行爭奪一個地方的行動。第一次,曾公子齊主動向公子魯提出讓渡這個地方,得到了公子魯的贊賞。第二次,公子魯主動向曾公子齊提出讓渡這個地方,曾公子齊也同意了。第三次,曾公子齊和公子魯互相讓渡,最終達成了共識。這個故事中的予取予攜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予取予攜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兩字成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合作中予取予攜,成功地完成了這個項目。
2. 只有予取予攜,我們才能夠共同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予取予攜”這個成語拆分成兩個部分,“予取”和“予攜”,并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通過理解和記憶這兩個部分的含義,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記憶整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來進一步了解和應用予取予攜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在合作中予取予攜,一起完成作業。
2. 初中生:只有在團隊合作中予取予攜,我們才能夠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予取予攜是成功的關鍵,我們要互相支持和互相幫助。
4.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團隊成員之間要予取予攜,共同追求成功。
以上是關于成語“予取予攜”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