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痟
成語(Idiom):病痟 (bìng liáo)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ìng l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病得很厲害,非常虛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痟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病”指的是生病,患病;“痟”是指病得很重,虛弱無力的狀態(tài)。病痟常用來形容人病得極其嚴重,無法正常活動,需要長時間的休養(yǎng)和治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病痟一般用于形容人因疾病而變得非常虛弱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身體狀況不好、病重無法正常工作或生活的人。例如,當一個人因為長期疾病而無法外出工作時,可以說他病痟得無法離開家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病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史記·秦始皇本紀》。故事中,秦始皇病得非常嚴重,無法下床,甚至無法說話。當時的醫(yī)生們無法治愈他,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來緩解他的病情。在這個故事中,病痟一詞首次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病得極其嚴重,無法正常活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病痟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病痟了幾個月,現在還處于康復階段。
2. 她生了場大病,現在變得病痟得無法照顧自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病痟”這個成語與疾病嚴重、身體虛弱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病得非常嚴重,無法起床,一直躺在床上,非常虛弱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疾病相關的成語,例如“臥病在床”、“病入膏肓”等,以加深對疾病和健康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媽媽生病了,現在病痟得無法下床。
2. 初中生(13-15歲):他因為長期疾病而變得病痟,無法參加運動會。
3. 高中生(16-18歲):她病痟得無法上學,只能在家休養(yǎng)。
4. 大學生(19-22歲):他病痟得無法參加畢業(yè)典禮,非常遺憾。
5. 成年人(23歲以上):他最近病痟得無法工作,需要休息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