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否
成語(Idiom):藏否
發音(Pronunciation):cáng f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暗中隱藏事實的真相,隱瞞或掩蓋事情的真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藏否是一個四字成語,由“藏”和“否”兩個字組成。藏有“隱藏”的意思,否有“否認”的意思。結合在一起,表示隱藏事實的真相或隱瞞事情的真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藏否常常用于描述某人故意隱瞞真相或不承認事實的行為。可以用于描述政治、法律、商業等領域中的欺騙行為,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文學家。相如在當時是兒童皇帝劉恒的老師,因為他的才華和忠誠,備受皇帝的寵愛。有一次,相如在給皇帝上課時,皇帝問他一個問題,相如明知道答案是肯定的,但為了考驗皇帝的智慧,他故意回答是否定的。皇帝聽后大為光火,但相如卻以這種方式向皇帝展示了隱藏事實的能力,從而贏得了皇帝的贊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藏否”的結構是“動詞 + 動詞”,其中“藏”是主動詞,表示隱藏;“否”是被動詞,表示否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藏否,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
2. 這位政治家經常使用藏否的手段來掩蓋自己的丑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藏否”與“藏狐”的發音相近來進行聯想。想象一個狐貍躲在草叢中,暗中隱藏自己,就像藏否中的“藏”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隱藏、隱瞞相關的成語,如“掩耳盜鈴”、“瞞天過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在考試中藏否,不敢承認自己作弊了。
初中生:她常常在家里藏否,不告訴父母自己的事情。
高中生:政府官員經常使用藏否的手段來掩蓋自己的腐敗行為。
大學生:在論文中使用別人的觀點而不注明出處是一種明顯的藏否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