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lóng yáng qì yú ㄌㄨㄙˊ ㄧㄤˊ ㄑㄧˋ ㄧㄩˊ龍陽泣魚(龍陽泣魚)
《戰(zhàn)國策·魏策四》:“ 魏王 與 龍陽君 共船而釣, 龍陽君 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一折:“妾蒙主上恩寵無比,但恐春老花殘,主上恩移寵衰,使妾有 龍陽 泣魚之悲, 班姬 題扇之怨,奈何?”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龍陽泣魚
成語(Idiom):龍陽泣魚 (lóng yáng qì y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lóng yáng qì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才被埋沒或被壓抑,無法施展才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陽,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魚,有著淚珠般的眼淚,泣魚表示眼淚落下。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人才被埋沒或被壓抑,無法施展才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有才華的人被困境所限制,無法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龍陽泣魚的故事源自《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重要宰相,他才華出眾,但卻因為害怕被秦始皇懷疑而壓抑自己的才能。有一次,李斯在湖邊看到一條龍陽泣魚,感嘆其悲傷的眼淚,深有所感。他將自己與泣魚進行類比,意識到自己的才華也被壓抑了。這個故事成為了“龍陽泣魚”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有著豐富的才華,但因為環(huán)境限制,一直是龍陽泣魚。
2. 這位年輕畫家的才華被埋沒在小城市里,真是龍陽泣魚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李斯在湖邊看到泣魚的情景,將自己與泣魚進行類比,從而理解“龍陽泣魚”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才被埋沒相關(guān)的成語,如“錦繡前程”、“金玉滿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覺得我在學校里就像是龍陽泣魚,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
2. 初中生:我們班有一個很聰明的同學,但因為家庭條件不好,一直是龍陽泣魚。
3. 高中生:他本來是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但因為家庭的壓力,一直是龍陽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