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徐應劉
基本解釋
漢 建安 七子中之 王粲 、 徐干 、 應瑒 、 劉楨 的并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暨 建安 初,五言騰踴。 文帝 陳思 ,縱轡以騁節, 王 徐 應 劉 ,望路而爭驅。”
成語(Idiom):王徐應劉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xú yìng l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相互稱道、互相稱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王徐應劉”源自《左傳·昭公十年》:“王徐應劉,三人共行。”其中,“王”、“徐”、“應”、“劉”分別是三個人的姓氏。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相互之間互相稱道、互相稱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表揚他人或贊美他人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個成語,尤其是在朋友之間或同事之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當時,三個人共同行動,互相稱贊對方的行為,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姓氏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互相王徐應劉,是真正的朋友。
2. 在團隊合作中,大家相互王徐應劉,共同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四個姓氏進行聯想,例如“王”字可以聯想到國王,表示稱贊;“徐”字可以聯想到徐徐前進,表示行動;“應”字可以聯想到應該,表示應對;“劉”字可以聯想到流行,表示稱道。通過聯想記憶成語的每個字義,有助于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稱贊、贊美相關的成語,例如“贊不絕口”、“口碑載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王徐應劉,表揚了我在課堂上的表現。
2. 初中生:同學們在班會上互相王徐應劉,表達了對彼此的贊賞。
3. 高中生: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中,評委們對選手的表現互相王徐應劉,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