鉢盂
成語(Idiom):鉢盂 (bō yú)
發音(Pronunciation):bō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心地深廣,慈悲心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鉢盂是佛教用來盛放食物的碗和盂的合稱。鉢盂成語比喻人的心地寬廣,充滿慈悲心腸,善于接納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人的心地善良、寬容大度,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胸懷開闊、眼界寬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鉢盂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佛教典故。相傳佛陀曾在一次行腳中,來到一個貧窮的村莊,村民們只能提供一些粗糙的食物供佛陀食用。然而佛陀并沒有嫌棄,而是用鉢盂接受了這些供養,表達了他對眾生的慈悲之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鉢盂心腸使他成為了這個社區里的慈善事業的倡導者。
2. 她的鉢盂胸懷使她能夠容納各種不同的觀點和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鉢盂”聯想為一個寬大的容器,代表人心地寬廣、慈悲心腸。可以想象一個人用鉢盂接受他人的善意和愛心,讓自己的心靈充滿溫暖和寬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佛教和佛陀的故事,深入探究佛教教義中的慈悲和寬容的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有鉢盂心腸,不要欺負同學。
2. 初中生:他的鉢盂胸懷讓他成為了班級的和事老,大家都喜歡找他傾訴。
3. 高中生:在社會上要有鉢盂心腸,善待他人,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