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啓
基本解釋
舊時書札的一種寫作格式。給機關、團體、學校等的書札,其封皮可寫某單位公啟;多人聯名寫信,其落款亦可用公啟。因亦借指這種書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各錢莊也聯名寫了一張公啟,把 鐘雷溪 從前在 上海 如何開土棧,如何通往來,如何設騙局,如何倒賬卷逃……連這信封在一起,打發人來投遞。”
成語(Idiom):公啓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q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開啟示人們的智慧和見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啓是由“公”和“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指公開、公眾,表示向大家公開;“啓”指啟示、啟發,表示給人們以智慧和啟迪。公啓的基本含義是指公開啟示人們的智慧和見解,讓大家從中受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啓常用于描述某人公開啟示他人智慧的行為。它可以用來形容教育者、智者或領導者通過言行傳授知識、啟發思考,讓大家受益。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向公眾公開分享自己的見解、經驗或觀點,以期啟發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啓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宣公十二年》。當時,齊國的宣公問子產:“請問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子產回答說:“公啓之,民聽之,然后治理國家就會成功。”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形容啟示他人智慧和見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善于公啓的老師,總能用生動的例子和深入淺出的語言啟發學生的思考。
2. 這位領導者經常在公開場合公啓他的治國理念,贏得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和認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公開啟示”來記憶公啓這個成語。將“公開”與“啟示”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公開啟示他人智慧和見解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公啓相關的成語,如“公諸同好”、“公開透明”等。這些成語都與公開、啟示、智慧等概念相關,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公啓。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常在課堂上公啓我們的知識,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
2. 初中生:我喜歡看那些公開演講的視頻,里面的演講者總是能用自己的經歷公啓我們的思維。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小說總能公啓讀者的心靈,讓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
4. 大學生:在學術討論會上,教授們常常公啓我們的研究思路,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
5. 成年人:領導者應該善于公啓團隊成員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工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