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雞問題
基本解釋
中國古代著名算題。原載《張邱建算經》卷下第三十八題:“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雞百只,問雞翁、母、雛各幾何?”如設雞翁數為x,雞母數為y,雞雛數為z,就可得一次不定方程組:x+y+z=100,5x+3y+13z=100。原書雖列出全部三組正整數答案:(4,18,78)、(8,11,81)、(12,4,84),但對解法根據沒有詳述。后世很多人研究此題,并各自得出解法,稱為“百雞術”。
成語(Idiom):百雞問題(bǎi jī wèn tí)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jī wèn t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法,而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每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雞問題源于中國古代的數學問題,也稱為“公雞母雞同籠問題”。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假設有一百只雞,它們的總價值是一百元,公雞的價值為五元,母雞的價值為三元,小雞的價值為一元三只。現在要用一百元買一百只雞,問公雞、母雞、小雞各有多少只?
百雞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這個問題的意義在于強調了多樣性和靈活性,也暗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可以多樣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雞問題常用于教育和討論中,用來引導學生思考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問題有多種答案,并且每種答案都是正確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雞問題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數學著作《張邱建算經》中,是一道經典的數學題目。這個問題通過計算公雞、母雞和小雞的數量來考察學生的數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雞問題是一個名詞短語,由“百雞”和“問題”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數學題就像是百雞問題一樣,有很多種解法。
2. 在創新設計中,我們應該像解決百雞問題一樣,多角度思考,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雞問題與多樣性和靈活性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百只雞在籠子里,每只雞都有不同的顏色和特點,象征著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和思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數學著作《張邱建算經》中的其他數學問題和解題方法。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數學問題,拓展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出了一個百雞問題,我用了三種方法算出了答案。
2. 初中生:我們班做數學競賽,遇到了一個百雞問題,同學們都想了很多種解決方法。
3. 高中生:百雞問題是一個經典的數學題目,通過它我學會了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