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niǎo shòu sàn ㄋㄧㄠˇ ㄕㄡˋ ㄙㄢˋ鳥獸散(鳥獸散)
◎ 鳥獸散 niǎoshòusàn
[(of human beings) scatter like birds and animals] 指一群人像鳥獸一樣突然四處散去(貶義)
詞語解釋
niǎo shòu sàn ㄋㄧㄠˇ ㄕㄡˋ ㄙㄢˋ鳥獸散(鳥獸散)
像鳥獸四散。形容潰逃。《漢書·李陵傳》:“ 陵 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 宋 蘇軾 《答李琮書》:“見利則云合,敗則鳥獸散,此本蠻夷之所長,而中原之所無柰何也。” 王闿運 《與曾侍郎言兵事書》:“一聞寇至,各鳥獸散;一聞寇去,則螘慕而蠭聚矣。”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鳥獸散
鳥獸散(niǎo shòu sàn)
發音:[niǎo shòu sàn]
基本含義:指鳥和獸離散,形容人們四散逃跑的景象。
詳細解釋:鳥獸散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鳥”指的是鳥類動物,“獸”指的是獸類動物,“散”表示離散、分散。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因為恐懼或其他原因而四處逃散的情景。它通常用于描述戰爭、災難或突發事件中人群的逃散情況。
使用場景:鳥獸散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各種緊急情況下人們的逃散行為,比如戰爭、地震、火災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恐懼、恐慌或混亂中四處逃跑的情景。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部史書《史記》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楚國的國君楚莊王曾經對他的臣子說:“若我一怒,鳥獸散。”意思是說,如果他發怒,即使鳥獸也會被嚇得四散逃跑。后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人們驚恐、恐慌時的逃散情景。
成語結構:鳥獸散是一個由兩個名詞和一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鳥”和“獸”是名詞,表示鳥類和獸類動物,“散”是動詞,表示離散、分散。
例句:
1. 地震發生時,人們鳥獸散,爭相逃生。
2. 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刻,人們鳥獸散,不知所措。
記憶技巧:要記住鳥獸散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鳥類和獸類動物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下,當人們面臨危險時,他們會像鳥和獸一樣四散逃跑。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動物相關的成語,比如“如魚得水”、“狐假虎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地震發生時,學校里的學生鳥獸散,爭先恐后地跑到操場上。
2. 初中生:戰爭爆發時,人們鳥獸散,紛紛逃往安全的地方。
3. 高中生:火災發生時,商場里的顧客鳥獸散,驚慌失措地逃出大樓。
這些例句展示了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鳥獸散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