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補
基本解釋
修正補充。 唐 劉知幾 《史通·補注》:“亦有躬為史臣,手自刊補,雖志存該博,而才闕倫敘,除煩則意有所吝,畢載則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為子注。”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二》:“ 宋 王欽若 等,刊補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元部一千一十三卷。”
成語(Idiom):刊補
發(fā)音(Pronunciation):kān b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發(fā)表文章或刊登書籍之前,對其中的錯誤、疏漏進行修正和補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刊補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刊”指刊登、發(fā)表,而“補”則表示修正、補充。刊補的含義是在發(fā)表文章或刊登書籍之前,對其中的錯誤、疏漏進行修正和補充,以確保文章或書籍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刊補常用于描述文稿、報紙、雜志等出版物在發(fā)表之前進行的校對和修訂工作。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團體在發(fā)布言論或觀點之前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刊補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中,有個名叫楊萬里的人寫了一篇文章,但他覺得其中還有一些錯誤和缺漏。于是,他找到了一個名叫楊九郎的人,請求他幫忙進行修訂和補充。經(jīng)過楊九郎的刊補之后,楊萬里的文章才最終得以發(fā)表。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刊補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刊”和動詞“補”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提交論文之前,請確保對其中的錯誤進行刊補。
2. 這本書在出版之前還需要經(jīng)過多次刊補,以確保內(nèi)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刊補”聯(lián)想為一本書,在書籍發(fā)表之前,需要對其中的錯誤和疏漏進行修正和補充,就像對書本進行刊補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刊補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現(xiàn)代出版行業(yè)中的刊補工作流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在發(fā)放試卷之前,通常會對試卷進行刊補,以確保沒有錯誤。
2. 初中生(13-15歲):在寫作文之前,我會反復(fù)檢查并進行刊補,以提高文章的質(zhì)量。
3. 高中生(16-18歲):為了確保科學實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我們在實驗報告中進行了詳細的刊補。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提交畢業(yè)論文之前,我花了很多時間進行刊補,以確保論文的完整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