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遲
成語(Idiom):羈遲(jī chí)
發音(Pronunciation):jī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羈縲,古代用來拴住馬的繩索;遲,指行動遲緩。羈縲拴住了馬,使馬的行動受到了限制,因此羈遲形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受到外界的限制,無法自由行動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受到各種困擾、束縛和約束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中有一則故事,晉國大夫郤缺因為忠于國家,被秦國囚禁在牢中。一天,郤缺的妻子為了讓他能夠重獲自由,帶著兒子去秦國向秦王求情。郤缺的妻子走到秦王面前,哭訴著郤缺的忠誠和對家庭的依戀,希望秦王能夠放他們一家人回去。秦王被她的忠誠所感動,放了郤缺一家人。郤缺重獲自由后,對妻子說:“你曾為我而流淚,我為你而羈縲?!焙髞?,人們就用“羈縲”來形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行動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羈”(jī)是動詞,表示束縛;第二個字“遲”(chí)是形容詞,表示行動遲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家庭的責任而羈遲于工作。
2. 這個國家的發展受到了各種因素的羈遲。
3. 學生們期待著放假,不再被學習的束縛羈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羈遲”拆分開來記憶??梢詫ⅰ傲b”想象成一根繩子,而“遲”則表示行動遲緩。將這兩個元素結合在一起,形象地想象成被繩子拴住的人行動緩慢,就能夠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羈遲”相關的成語,如“羈旅”、“羈絆”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于束縛和限制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因為天氣炎熱,我們只能在教室里上課,感覺被“羈遲”了。
2. 初中生:學習壓力大,感覺自己的夢想被各種考試“羈遲”了。
3. 高中生:家長對我的要求很高,我感覺自己的人生被“羈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