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觸
基本解釋
輕微地觸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賈兒》:“或去其一石,則滾地作嬌啼,人無敢氣觸之。”
成語(Idiom):氣觸
發音(Pronunciation):qì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生氣而沖動或觸動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觸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氣”指憤怒、生氣,“觸”指沖動、觸動。這個成語形容人因為生氣而沖動或激怒他人,失去理智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氣觸常用于描述人因為憤怒而失去冷靜,做出沖動或激怒他人的行為。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生氣時失去理智,做出令人后悔的事情,也可以用來勸告他人要保持冷靜,不要被憤怒沖昏頭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氣觸的故事起源已無可考。這個成語可能是在民間流傳的口頭語,用來形容人因為生氣而沖動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氣觸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氣”和動詞“觸”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氣之下,氣觸了老師,結果被罰站。
2. 氣觸之下,他沖動地把手機摔在地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氣觸”拆分成兩個部分,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氣代表生氣,觸代表沖動。可以想象一個生氣的人因為沖動而觸碰到了別人,從而形成了氣觸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成語的使用和來源,可以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閱讀與成語相關的故事。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和行為相關的成語,如“怒發沖冠”、“一怒之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氣觸了同學,打了他一拳。
初中生(13-15歲):她氣觸了媽媽,把房間的東西都摔了。
高中生(16-18歲):他氣觸了老師,對老師說了很過分的話。
大學生及以上:他氣觸了領導,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