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冊
成語(Idiom):造冊
發音(Pronunciation):zào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編寫或制作冊子,泛指記錄、記載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造冊指編寫或制作冊子,泛指記錄、記載事物。這個成語源于古代制作官方檔案的做法,當時官員們需要編寫冊子來記錄政務、人員、事件等重要事項。造冊也可以指編制名冊、紀錄冊等。在現代,造冊常用來形容詳細記錄某種事物或整理資料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造冊可以用來形容整理文件、編制名冊、記錄數據等。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辦公室、學校、圖書館等需要記錄、整理信息的地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古代有個官員叫鄭國,他非常勤奮,經常忙于記錄和整理各種事務。一天,他的同事問他為什么如此勤奮,他回答說:“我常常造冊,以便清楚地記錄和記載各種事物。”從此以后,人們就用“造冊”來形容記錄、整理事物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造冊,整理了公司的各種數據。
2. 我們需要找一個負責造冊的人來記錄會議的內容。
3. 這本書是根據歷史資料造冊而成的,非常詳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造冊”想象成一個人在用筆寫字的動作,形象地表示記錄和整理事物的行為。你可以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古代官員的工作方式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官方檔案的制作過程,以及古代官員的職責和工作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讓我們每天做好作業后,要在作業本上造冊,記錄每天的學習情況。
2. 初中生(14歲):我喜歡讀歷史書,可以通過造冊記錄各種歷史事件和人物。
3. 高中生(17歲):我正在為學校的科研項目造冊,整理相關的文獻和資料。
4. 大學生(20歲):我在實習公司負責造冊,記錄和整理客戶的信息和需求。
5. 成年人(30歲):我每年都會為我的家庭造冊,記錄家庭開支、重要事件等。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